5月8日,三朵巨大的“傘花”在東風著陸場上空盛放,新一代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從太空平安歸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開啟了新篇章。
承擔返回艙的吊裝和落裝任務的,正是“金牌搭檔”——PK16000型隨車起重機。
消息一出,再次引發民眾對中國裝備的熱議。
21世紀,太空探索已成為國家安全與利益的戰略制高點,而載人航天則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
新一代載人飛船是國之重器,其返回艙直徑4.5米,重量則達到5.6噸,體型更龐大,內部構造更精密,設備的每一寸移動都要格外謹慎。
將這么重要的任務交付其完成,正是源自對品質的充分信任。
據悉,15年之前,PK16000型折臂起重機被航天部某單位購買,主要用于航天精密儀器設備的吊運作業。
從2005年的神舟六號開始,直到今天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飛船的返回艙回收作業,一直由這臺隨車起重機完成。
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了此事。
在全國觀眾關注下,PK16000標志性的U型高強鋼起重臂將返回艙穩穩吊起,精確地放入特殊車輛中。
三一一直是國家航天事業的堅定支持者。
去年11月,三一SCC6500A履帶式起重機吊載我國首個深空探測天線陣——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一號天線順利完成了既定安裝任務。
這是中國首個深空探測天線陣,將會在中國深空探測工程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前段時間,三一起重機還吊載國內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可回收火箭RLV-T5成功進行了發射及回收試驗,受到了民眾好評。
未來,隨著中國邁向深空的腳步不斷延伸,三一也將不斷提升裝備性能,為人類“飛天夢”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