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多吊一根鋼筋可以節省1個小時,十天就是10個小時。醫院早10個小時建好,能多救多少個病人,我算不清楚,但怎么算我都是賺的。”
2月11日,雷神山交付使用后的第三天,平時默默無聞現在火爆全網的“筑神山機械天團”已經功成身退,陸續離場,但是我還留在現場做一些掃尾工作。我拿起手機,看了看日歷,原來,我已經在工地上過完了整個春節。
我沒想過自己會深入“一線”
我叫陳敏,是一個90后,現在在武漢經營湖北楚漢嘉銘機械安裝工程有限公司,除了吊車,我們家還有一些其他設備,像貨車、板車,平常就是在武漢做一些基礎建設,我也從沒想過,在這場特殊的戰疫中,自己會深入“一線”,成為一名沖鋒在前的“戰士”。
事情要從臘月二十九開始說起,當時是凌晨1點多,我在睡夢中被電話叫醒,工程方火急火燎,只說情況很緊急,要我出動設備帶上人手去工地幫忙。當時我坐在床上猶豫了一下,不是因為別的,主要是因為這大過年的,經驗老道的駕駛員都回家了。抱著一點希望,我在公司的微信群里問了一下,沒想到,駕駛員們都很積極,就算不是他們分內的事情,他們也愿意過來幫忙。
大年三十上午,我就帶著三一25噸、75噸的吊車到了現場,每臺車配了兩名駕駛員。當時挖機已經開始作業,現場的氛圍很緊張,所有人都在一絲不茍做著自己的工作。沒等我緩和一下心情,設備已經開始吊起了鋼筋。說句實話,我心里還是害怕的,萬一感染了怎么辦。但轉頭環顧現場,還只有我們一家的設備在,我們不上,誰上。
我沒什么資源,但我有一群一呼百應的吊友
后面幾天,支援火神山醫院建設的設備越來越多,大家輪番上陣,我心里像是打了一劑“強心針”。工程機械設備的力量是強大的,沒幾天火神山醫院就已經初見成果。身在“一線”,我感覺建設是一方面,物資更是防疫的首要保障。
于是,我找了幾個老朋友和我一起做這個事,我們先在朋友圈發布了募捐的信息,沒想到吊裝人是一呼百應,幾天的時間我們就收到了36萬多元的捐款。為了盡快將錢款落到實處,我們聯系物資購買渠道,組織購買分隊。
2月8日,我和朋友去仙桃采購回16萬個口罩,還有一些84消毒液。第二天就把物資送到了防疫一線的基層組織,街道,社區等。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算是盡了份心力。
我是個沒有什么資源的人,但一路走來,特別感謝吊裝圈里各位朋友的支持,大家都在為同一個事情努力,我只是一個“組局”的人,不管是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還是物資的捐贈,每組一個局,我就多做一件事。
如果不是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人這一輩子遇不上這么大的事情,不管做什么,只要盡了自己的全力,不后悔就足夠了。一開始在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我就想,我每天多吊一點,速度就更快一點,人就能多活一個,我不知道我這么算對不對,但是,不管我怎么算,我都是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