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隨著疫情防控持續推進,一批重大建設項目也在開始加速推進,經濟“戰疫”槍聲打響。
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指出,要聚焦重點領域,優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加快推動建設一批重大項目。
作為中國高端制造業企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下游企業,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在近日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因目前疫情下市場需求弱,預計將會對今年上半年業績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
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
他表示,因需求較低且暫不具備全面復工條件,目前三一生產還未全面復工。現在要等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正常化后,企業生產才能正常化。
向文波判斷,此次疫情影響比SARS時期嚴重。他認為疫情的影響會是階段性的,對于三一來說,市場需求總量不會減少,但需求會延后。
同題問答:
1.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向文波:我們的業績主要是靠市場拉動,目前國內市場還未恢復,開工率較低,對設備需求較少,這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影響。
2.最期待的幫助和扶持是什么?
向文波:對我們來說,最大的幫助和扶持,一個是希望盡快恢復正常的經濟秩序與經濟活動,這樣企業的生產經營才能走上正軌。此外就是關于復工所必需的防護用品,在目前嚴格做好復工防護措施的消毒液、口罩、體溫計這些物資是企業亟需的,也是任何一家企業沒辦法自己解決的。
正文:
新京報:近年來,受益于基礎設施投資等因素,三一的業績非常強勁,目前疫情給三一帶來了哪些影響?能否實現今年的計劃目標?
向文波:疫情沖擊是顯而易見的。首先,目前這段時間實際上經濟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對我們市場是有影響的,因為開工率很低,導致對設備的需求量較小,或者說即使有設備需求也因為受制于物流不暢,沒辦法發運。我們的業績主要是靠市場拉動的,市場需求疲弱,導致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全面復工,或者說全面復工也沒有必要,這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影響。
此外,員工返崗也受到了影響,另外還有對我們國際化的影響。目前部分國家限制與國內的往來和航運,對于我們與海外人員交流和物流是有影響的。加上因為國內生產不能很好地恢復,我們國際化產品的生產也會受影響。
對三一重工來說,上半年肯定是存在影響的,一季度業績預計同比會出現下滑,因為到現在這個時間點一季度形勢已經是比較明朗了。至于后續影響有多大,我認為取決于疫情的走勢,疫情結束越快,影響就越小。
新京報:市場需求下滑的影響會有多嚴重?
向文波:我們認為這個影響是階段性的影響。就市場需求來說的話,需求是不會減少的,只是滯后。目前政府也出臺了更加積極的措施來保增長保今年目標的實現。我們認為從需求總量來說不會受太大的影響,只是說需求在延后。
現在一個企業受到的影響不止來自國內,還涉及國際,我們很多生產經營存在進口的需要。之前講到國內產能未恢復會影響到國際化產品的生產,當下的現代化大生產都不是每個企業可以關起門來獨立完成的,必然是一個很大的協作體系,如果說沒有物流沒有上下游企業配合,是很難正常恢復生產的全球供應鏈。
全球化供應鏈這個大的生產體系,停止的時候是一聲令下停了,但恢復起來確實需要很復雜的系統協同工作。現在要等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正常化后,企業才能正常化。
新京報:三一目前的復工情況如何?
向文波:我們研發管理人員基本上初六開始就全面復工了,生產還沒有全面復工。之所以生產沒有全面復工,一個是現在不具備全面復工的條件,很多疫區員工無法到位,且上下游企業沒有恢復;另外市場比較低迷,需求還沒有完全恢復。目前是根據我們客觀實際的需要來積極推動復工,現在沒有必要的復工就并沒有安排。
向文波:每天17:00我們董事長會召開集團層面的會議,所有高管都參加,邀請專家學者一起討論怎樣盡量降低疫情對我們經營的影響。
這段時間,就我們感覺來說還是很忙的,在抓緊開展平時沒有時間做的工作,首先是我們的線下業務線上化,也就是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我們作為制造企業,機器是不能在線上生產的,還是要在線下做,但是大量的管理工作和研發工作可以放到線上來。
將線下業務放到線上會涉及很多工作,包括技術平臺的建設,這個我們正在抓緊推進;還需要與線上業務相適應的一套管理方法,我們也在抓緊制定;另外需要的是員工線上工作的技能,我們也在相應加強培訓工作。
此外,我們的五個智能制造“燈塔工廠”的建設一刻也沒有停。
新京報:作為一家制造業企業,三一在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用工、資金等方面是否遇到困難?是如何應對的?
向文波:我們的資金沒有問題,經營情況很好,現金流也很成熟。
物流方面,目前物流公司受人員未完全復工限制,還沒有恢復正常運營,部分地區交通還受限制,包括國際物流、航運的影響都是客觀存在的。
供應鏈這一塊,很多上下游的工廠其實還在恢復過程中,還未全部恢復,包括像我們在湖北地區有數十家供應商,這些企業目前還不太可能恢復正常的生產,湖北地方員工的復工可能也沒辦法立刻實現。
我們現在在著眼一些更長期的工作,像推動國際化,投入研發與數字化轉型,希望待經濟恢復的時候我們的競爭力更強,組織效率更高,發展后勁更強,這些我們都在抓緊做,現在所能做的也就這些。
新京報:三一當年也經歷過非典。據您判斷,當前的疫情和非典相比,哪個對經濟的影響更大一些?
向文波:我認為兩次疫情影響區別還是很大的。SARS時期就我認為我們所受影響相對還是比較小的,并且很快就結束了。這次疫情我認為還是比SARS來得嚴重,出現了當年沒有的全國性的經濟停擺,并且時間相對也更長。
新京報:應對疫情,三一采取了哪些保障員工生命健康的應對措施?
向文波:正月初四(1月28日)我就下發了指示,在全球采購防疫物資,支援湖南抗疫。截至2月14日,三一已運回180萬只醫用口罩、11 萬套醫用防護服、41萬只醫用手套和9935個護目鏡。期間為了保障物流,我們兩次派出集團專機從海外運送防護物資回國,大家還是拼全力在做我們能做的一些事情。
集團層面,我們春節期間就成立了防疫領導小組,全面規劃公司的防疫工作,每天召開防疫小組會議,制定了防疫手冊,對于員工的溫度檢測、送餐、入園檢查都是做好的。
在員工復工上,我們的原則是安全復工、精準復工、科學復工,一切以安全為前提。
新京報:關于線下業務線上化,您2月12日曾經通過微博呼吁,望此次疫情倒逼實現線下業務線上化,建議各級政府將線下業務線上化工作作為重要的轉型升級工程強力推進。為何提出這一建議?
向文波:我們認為面臨數字化時代的機會,推動線上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員工在家里辦公可能效率更高,彈性工作時間靈活機動,線上交流便利高效一些。
此外,線上辦公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出行和交通壓力,節能減排;實現資源共享、減少不必要的投資。
如果受此次疫情的影響,能夠倒逼白領與公務人員實現線上辦公,可以說對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和轉型也是一個重要成就。
我們作為制造業是全面推動數字化的,并在制造層面實現了物聯。未來全面實現無人化后,制造業也是能通過數字化驅動的。
新京報:受疫情影響,不少制造業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的制造工廠影響非常大。作為制造業老將,在目前形勢下,您對制造業同行有何建議?
向文波:每家企業情況不一樣。一般來說,現金流對所有企業都是很重要的,建議開源節流,盡量有底線思維,預設可能遇到的困難,將現金流管控好。
另外,我們都講長線思維,確實可以利用現在的時間規劃考慮今后的戰略問題規劃。
雖然說行業不一樣,但在健康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能夠復工的企業可以盡快響應政府號召復工,這是對防疫工作的幫助,也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幫助。
新京報:受疫情影響,不少制造業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的制造工廠影響非常大。您對政策層面有何建言建議?目前各地政府、行業協會正在推動出臺減免租金等政策,您如何評價?
向文波:最近一段時間內,企業生產“與疫共舞”,防護用品要得到充足保障,企業不能依靠自己力量解決,國家要盡快恢復口罩、消毒液等正常產能,保證供應;下游客戶都是融資按揭,希望有金融支持,給客戶還款延期,免除逾期處罰等,他們沒有開工收入就大受影響,政府要幫助他們克服困難。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