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一裝備產業園的一角,三個工人正拿著吸油布仔細地清理著各種設備。他們是這支今年5月才組建的返修工作小組的成員。半年多的時間里,三人一起維修了減速機等各類履帶起重機產品零部件和售后配件。至今,經他們修好的零部件總價值近500萬元,并且目前再未出現任何故障。
每天早上8點前,三人都會在新產品試驗場集合,一起高喊品質口號,做早操,接著步行回到試驗中心的返修平臺。返修區是整個車間最干凈整潔的地方。“集團6S檢查時,領導說要拿我們當樣板繼續推廣。”返修小組組長戴文軍半蹲著,只要談起這個小車間、小平臺,他總是滔滔不絕。他還有個自己的“工位”,平臺最西邊的地方是他的工作區,另兩人分別占著最北和最東,干著活,談起有趣的事,大家也會抬起頭笑笑,笑完了低頭繼續干活。
“一些零部件拿到這里來,我們就會想辦法修好。”談起返修小組,戴文軍的臉上寫滿了成就感。“我們最開始修點簡單的,現在我們什么都修。”戴文軍說,他們三人本是車間工人,后因工作調整,便臨時組建了這樣一支返修工作組,并著手創建了返修工作平臺。
據戴文軍稱,過去售后返司的液壓件都需要送回原廠維修,一些品牌產品,維修成本十分高,一來一去,占用的時間也非常長。“領導說要我們想辦法修,我們就開始自己琢磨了。”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戴文軍和他的兩個小伙伴就這樣開始了維修之路,盡管他們本身都具有多年車間生產制造的經驗,但這些液壓件都屬于非常精密的設備,專業水平不足的他們還是陷入了窘境。
“完全不知道從哪里開始,裝這個和修這個,那是兩碼事。”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戴文軍和他的伙伴開始向研發部門尋求技術支持。在研究院和試驗檢測院工程師們的幫助下,他們維修好了第一臺減速機、第一臺馬達,以及之后的一大批零部件。質保部則負責對其進行相關檢測,包括現場觀察、記錄維修的過程等等。
在了解到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后,三人便在車間造了一個小的學習園區,利用自己焊接的技術還特意在門口裝上了“三一”的標識,搭了個小臺、搬上幾把椅子,業余時間就同試驗檢測的工程師們一起討論、學習。不僅如此,在完成維修任務之余,三人還順帶將過去廢棄、閑置的零部件試驗檢測設備、儀器等翻新修復,其中包括高低溫試驗箱、液壓油缸試驗臺等一整套試驗檢測設備,這些都在他們手下重新煥發了光彩。
“這些閑置的設備修好后就能再投入使用,比如這臺拉板試驗設備,已經正常運行好幾個月了,可以檢測拉板拉管的強度,有了這些儀器我們的產品質量會更具備可控性。”戴文軍繼續說,自從成立了返修小組、組建起返修平臺、結合了研發人員的力量后,公司內需要維修的液壓件都會先送到他們這兒來,零部件試驗設備也由他們進行日常維護管理。
如何走出一條專業化程度更高的返修之路,是三人小組正在思考的問題。戴文軍說,目前手頭上最緊急的待修設備就是閥塊清洗平臺,這是一臺已經較大程度損壞、無法運轉卻又十分實用的機器。“目前人工清洗閥塊,都要自己用煤油清洗,費時費力。如果用超聲波清洗機就會提高效率。我們有一個壞了的,現在在想辦法修,如果修好,配套之后返修效率將提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