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長沙產業園駕駛室生產車間內,高個兒、不善言辭的三一車身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馬東輝,正與幾名工程師,圍著一臺新下線的工程機械駕駛室交談。
CB318重卡駕駛室焊接生產線
這是三一車身公司為2014年度上海寶馬展“私人定制”的主打產品——CB318重卡駕駛室。除這臺產品外,三一還同時展出的起重機駕駛室、中挖駕駛室、履帶吊駕駛室、輪胎機駕駛室共五款產品,讓三一“面上有光”。
A “三一臉”助推主機產品銷售
2014年度上海寶馬展,為行業注入了正能量。三一展出的產品中,不僅主機產品惹眼,69件精益零配件也不容小覷。外界評價,這是歷屆上海寶馬展上展出種類最全、數量最多的零配件產品,全面展現了三一的全產業鏈研發制造實力。這其中就有值得稱道的三一駕駛室。
駕駛室是工程機械產品“面兒”工程,其造型與品質直接決定著產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本屆寶馬展三一新推的CB318重卡駕駛室酷似“考斯特”車頭,披著“土豪金”外衣,顯示著身份“尊貴”。
CB318重卡駕駛室焊接生產線
不用細細考究,站在旁邊就能感受到CB318的“高大上”:整車狀如隨時準備躍起撲食的雄獅,大氣沉穩,霸氣張揚;車身漆面炫麗,車門拉手觸感極佳。開門,三檔位開啟角度層次分明,關門,聲音沉悶渾厚,有著高端轎車車門般較強的吸合感;全景駕駛室內飾設計寬敞舒適,環抱式儀表盤操作方便,人性化十足。
精致的外觀猶如一張“明星臉”,吸引了眾多客戶的關注。馬東輝認為,三一駕駛室助推了主機產品市場的打開,甚至加速了國際高端市場的開發。
據介紹,2010年,三一車身公司首款臥獅造型的“三一臉CB311”起重機駕駛室,亮相上海寶馬展,就為主機贏得高達2億多人民幣的訂單。
2014年11月,三一車身交付了首臺鉸接式礦車駕駛室。該駕駛室裝配的鉸接式礦車是三一礦機的主打新品,定位高端,主銷國際市場,對增強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幾天后,車身公司又下線了首臺小方量攪拌車駕駛室,該駕駛室被認為是國內最好的輕卡駕駛室之一,市場反饋良好。
在滿足三一集團主機事業部需求的同時,三一車身還于2014年啟動了外銷戰略,并初步取得成效。
B 6年創新突破“面子工程”
實際上,六年前,三一沒有自己的駕駛室。
2009年前后,三一重工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多年奮斗,公司主機產品全球知名,但關鍵零部件的自主配套一直有賴外購。要實現關鍵環節的控制,布局關鍵零部件自主研發,成為三一重工贏得新一輪市場競爭的必要條件。
駕駛室設計制造在這個節點被提上了議程。這是一個讓三一糾結已久的問題:外購駕駛室同質化現象嚴重,無法體現自身形象,大大制約了主機競爭力的提升。自主開發高端駕駛室,建立快速響應的內部供應鏈機制勢在必行。
三一要打造自己的“面子工程”了。董事長梁穩根也提出了高要求:駕駛室應該高檔、舒適、人性化,要把產品當成藝術品去設計和制造。與此同時,三一還引進了深諳轎車產品開發及制造工藝的技術專家、現任三一車身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徐亞非。
“我來的時候,三一在業內已經是很牛的企業。但駕駛室產品開發,完全是零積累,當時是人才、技術、設備‘三缺’,建設困難,超出我的預估。”徐亞非回憶。
當時,車身公司組建在即,一切都是新的。項目研發工作也同時啟動。徐亞非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起重機系列駕駛室的開發。集團總部提出,要在同步籌建公司的同時,一年內實現高端起重機駕駛室下線。難度可想而知。
設計、生產、管理三管齊下,徐亞非帶領公司行動起來。一支有外籍專家加盟的研發團隊迅速成立,聯合湖南大學、供應商共同開發,調動所有優勢資源。同時,為打破工程機械駕駛室造型"粗笨、枯燥"的固有形象,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帶領研發團隊,體驗直升飛機、保時捷跑車等頂級駕駛室的駕乘感受,了解其高科技及人性化功能的配置和應用,進一步明確開發方向。
2009年底,技術達行業先進水平,造型及精細化程度超國際同行水平的CB311起重機駕駛室正式下線。隨后,這張“明星臉”,先后斬獲中國工業設計年度慶典紅星金獎、芙蓉杯國際工業創新設計大賽金獎。一時間,“三一臉”名聲大噪。
截止目前,經過6年的不斷創新和積累,三一車身共為集團各主機事業部提供駕駛室130余種,電控箱柜、覆蓋件等產品700余種,擁有發明和實用新型等13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