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b1ld9"></strike><del id="b1ld9"></del>
<span id="b1ld9"><video id="b1ld9"></video></span>
<strike id="b1ld9"></strike>
<strike id="b1ld9"></strike>
<strike id="b1ld9"></strike>
<span id="b1ld9"><i id="b1ld9"><del id="b1ld9"></del></i></span>
<strike id="b1ld9"><dl id="b1ld9"><cite id="b1ld9"></cite></dl></strike>
<span id="b1ld9"></span><strike id="b1ld9"><i id="b1ld9"></i></strike>
<span id="b1ld9"></span>
<ruby id="b1ld9"></ruby>
<span id="b1ld9"><dl id="b1ld9"><ruby id="b1ld9"></ruby></dl></span>
<strike id="b1ld9"></strike>
<strike id="b1ld9"><dl id="b1ld9"><del id="b1ld9"></del></dl></strike><span id="b1ld9"></span>
<span id="b1ld9"><video id="b1ld9"></video></span> <strike id="b1ld9"></strike>
<span id="b1ld9"><dl id="b1ld9"></dl></span>
<ruby id="b1ld9"></ruby>

公司動態

首頁 > 公司動態

三一港機:客戶需求在哪市場就在哪

2013-08-15 11:33:00 三一 港機 客戶

2011年底,因升級業務的需要,中鐵集裝箱公司上海分公司放出了要采購軌道式集裝箱起重機的消息。

“半自動化操作,動態控制、極致減搖、精準定位。”中鐵集上海分公司希望將這一堆場建設成全國的樣板工程,他們甚至提出在集裝箱運輸過程中,起重機吊具的定位和搖擺必須控制在±200mm以內。

這樣一筆潛力巨大的單子,讓眾多起重機生產廠家心動卻不敢行動。向來肯鉆敢挑戰的三一人卻沒有被嚇倒,決心一試。而幾經考察,出于對三一口碑和品牌的信賴,中鐵集也最終將這筆訂單給了三一。雙方的首次合作就此開啟。

2012年3月1日,三一節,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三一港機公司珠海研究院啟動了新型軌道式集裝箱起重機項目的研發工作。項目負責人葉永濤感覺肩上的擔子頓時重了不少。“這是三一首次研制適用于鐵路集裝箱運輸的起重機,產品必須實現與堆場管理系統的對接,堆場管理系統發出指令,三一的產品馬上執行,實現半自動化操作。”這一功能的開發,國內并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

此前,國內用于集裝箱運輸業務的起重機產品多為人工操作,指令的下達,集裝箱的運輸都必須由人工完成,容易出錯。而隨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堆場信息化管理系統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客戶要求集裝箱起重機的功能和業務流程相適應,以前的集裝箱起重機產品面臨淘汰。

為摸清中鐵集上海分公司堆場信息化管理系統的五臟六腑,產品開發前期,葉永濤扎進了客戶作業現場,一呆就是兩個多月。細致入微的溝通,反復調研討論、逐個測試軟件接口,最終自主開發出了“自動尋箱技術”。

也就是說,堆場管理系統發送的作業任務可直接傳達至起重機,起重機則可通過自動尋箱系統,自動運行到目標箱位,司機進行對箱操作后,再自動運行至最終目標位置。作業完成后,自動尋箱系統還會與堆場管理系統確認作業信息完成。值得一提的是,自動尋箱技術定位精度可達±100mm,超過競爭伙伴的定位精度。

“這一技術我們原本可外包給第三方完成,但匹配性不一定有這么高。并且,由第三方開發需要100多萬元,而我們的定制研發,只花費了不到20萬元。” 葉永濤說。

與此同時,負責整體結構設計的工程師呂國振也在埋頭一遍又一遍做著實驗,專心對付另一個技術難題——減搖系統的開發。“我們要規避市場上普遍使用的八繩減搖系統,研發屬于自己的新型減搖系統。”

±200mm的擺動限幅,讓呂國振絞盡腦汁。而最終實驗結果出來的時候,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置信,精度竟然控制在±100mm以內,最大限度消除了集裝箱擺動,司機可以實現準確快速對箱,裝卸效率提升10%。

產品驗收時,中鐵集上海分公司對這一數據表示懷疑,以為這是在特殊操作方式下的實驗結果。于是,他們找來自己公司的操作手測試,結果讓他們驚喜不已。

2012年11月,兩臺不僅具備新型減搖系統、自動尋箱系統,還擁有遠程監控系統、語音報警系統的新型軌道式集裝箱起重機在上海投入使用,運行穩定。而這些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也在土耳其、沙特、印尼等市場得到推廣,受到客戶認可。

“客戶需求在哪,我們的市場就在哪。”“多積累、多動腦、多聯想,才會有創新的點子。”面對項目的成功,葉永濤和呂國振很是感慨。

上一篇:三一重工焊接機器人顯身手 下一篇:兩年磨劍 三一重起打造“特種起重機”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