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15時,巴拿馬籍“東洋之巨”號貨輪靠泊上海南港碼頭,含三一挖掘機、自卸車、壓路機、平地機、裝載機等136臺、凈重330多噸的各類工程車及配件裝船出口。
據悉,這是今年從南港碼頭出口的首批工程機械車,也是該碼頭開港以來裝船交付的最大一批工程車。
7000多平方米的碼頭上,一排排正等待裝船的工程車輛縱橫列隊、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邊。“‘清一色’的三一重工,全部是國貨!”工作人員興奮地說。
洋山邊檢站等口岸查驗單位,嚴密疫情防控措施,加強船舶在港期間管理,確保這批大家伙安全交付出口。
4月3日,《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也“頭條置頂”了這條消息,并迅速達成“10萬+”。文中豪邁地寫到:“國產工程車出海,助力世界復工復產”。
滿屏的裝備,源自全球市場的巨大需求。
據悉,本批出口的工程車目的地為印尼,該國正實施五年發展計劃,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助推新冠疫情后經濟復蘇的關鍵選項,這批“三一造”將在印尼的機場、電站、橋梁、公路建設中大顯身手。
作為上海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集聚地,“三一重工”在臨港產業園區有一座25萬平米的工程車超級工廠,是全球目前工藝最全、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挖掘機生產基地。
目前,這座智慧工廠每月能生產4000多輛中型挖掘機,近年國內挖掘機的出口冠軍SY215就在這里生產制造。
除了企業自身技術優勢,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就地生產、就近海運和安全有序的通關保障形成鏈條支撐,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從三一臨港產業園到南港碼頭僅約10多公里,可節約大量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