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人民日報客戶端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探問工業互聯網平臺將如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群的高質量、現代化轉型。樹根互聯根云(ROOTCLOUD)平臺提供優秀借鑒。
以下摘自《人民日報》: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于日前發布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提出了“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攜手港澳構建結構科學、集約高效的大灣區發展格局,完善城市群和城鎮發展體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場體系,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等發展目標。
依托優良的營商環境,廣東經濟開放程度高,擁有相對完備的配套產業鏈和競爭力強勁的產業集群。2019年,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合計達15萬億元,產業關聯度高、鏈條長、影響面廣,對廣東經濟發展具有穩定器作用。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傳統產業集群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集群內分工程度低等問題日益凸顯,鏈條存在諸多“斷點”、“堵點”,導致整體缺乏核心競爭力、大而不強。
藍圖描繪,行動在前。如今,上述局面已發生了令人欣喜的轉變,產業集群除了擁有完整的“肢體功能”,還在工業互聯網的助力下逐步完善了“大腦”,鏈條“毛細血管”的運行也愈加順暢。
以廣州的定制家居產業為例,基于“全球定制家居產業鏈平臺”,從門店接單到設計出圖,再到拆單排產,最后到入庫交付全線打通,改變了過去許多中小企業沒有能力與電商平臺、設計師平臺打通,軟件中的設計稿無法轉換成生產訂單等局面。同樣的故事還發生在揭陽、湛江等地,通過家用塑料制品集群平臺、小家電產業鏈平臺等區域產業集群平臺,順暢了生產、分配、流通等主要環節且形成正向循環,提升了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集群打造成為世界性平臺,輻射全國、鏈接全球。
這些平臺的背后,都離不開根云(ROOTCLOUD)平臺的底層支撐。作為國內首個“平臺型的工業操作系統”、自主可控工業互聯網平臺,樹根互聯的根云平臺可以為工業用戶提供設備一站式快速接入和端到端的一站式的服務,已連續2年成為了中國唯一入選Gartner“全球工業互聯網(IIoT)魔力象限”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廣州唯一入選工信部“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清單”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未來每個產業都會出現產業互聯網的運營平臺,這將成為一大趨勢。”樹根互聯聯合創始人、CEO賀東東表示,若要打通產業集群,第一步,要打造協同的制造平臺,整合產能形成集群,快速響應市場;第二步,要補齊短板,提升效率,淘汰落后產能;第三步,要構建生態,形成上下游平臺對接,再對接已有平臺,構建產業集群,把地方經濟納入平臺經濟和生態經濟,讓產業集群成為平臺化產業鏈生態的重要節點,形成新模式。
他補充道,新格局下的市場競爭,已從企業競爭向產業競爭轉變,而樹根互聯的定位就是“工業操作系統”,自下而上提供端到端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未來也將緊扣國家戰略、與政府保持緊密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產業集群轉型提供更多“新基座”而不懈努力,讓更多企業都能高可靠、高效率、低門檻、低成本地完成數字化轉型升級,讓大灣區在中國經濟版圖中熠熠生輝,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加快形成。
依托產業和區位優勢,粵港澳大灣區正成為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重要高地。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工業互聯網增加值達到了3847億元,數字經濟規模達到了4.88萬億元。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的同時,資本力量也在不斷涌入,對大灣區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起到了積極正向推動作用。以樹根互聯為例,近期完成了由IDG資本領投,騰訊戰略投資,海通投資等跟投的8億元C輪融資,成為了工業互聯網“新晉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