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里的孫悟空有一根金箍棒,號稱定海神針,一共一萬三千五百斤,重量折合為現代計量單位也就是6.75噸,其實,它還沒有現在跨海橋梁建設中的一個棧橋護筒重。”
為全面加速工程進度,近日,“東海龍宮”附近的廈門第二東通道項目已經全面復工。這個項目是廈門“兩環八射”快速路網中“內環”的一部分,它將以橋梁的方式跨越廈門東海域,其建成后,將加速島內外一體化,對助力廈門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在深海上建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涉及到海上結構施工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可不可以把它轉化成陸上結構進行施工?因此,在淺海區,施工區域通常會先搭起鋼棧橋,用于材料運輸。
海上風大,水流急,施工難度高,在這里搭建鋼棧橋可以說是“費力不討好”。廈門第二東通道工程標段經理張俊波介紹:“我們這有點像搭積木,棧橋的護筒采用上下拼裝的施工方案,這種方法可以降低風險,縮短工期,但同時對施工設備的精度和工藝要求更高。”
設備主操作手林朝輝說:“我們在翔安新鑫碼頭施工,海上水流比較急,尤其是海風特別大,平均風力達到了3-5級,在這種情況下,還要把8.6噸的護筒,準確吊到指定位置,這對設備的穩定性要求很嚴格。SCC850A安裝護筒的過程非常穩,回轉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操作的工作效率。”
盡管施工效率快,但是橋梁的施工并非一朝一夕,海洋鹽霧氣候還是給設備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林朝暉說:“一般來說,設備在這種環境中,沒幾個月車身就得生銹,但是你看,這臺SCC850A車身還是明晃晃的,其實他已經在這里施工一年多了”。
在特殊的施工環境里,設備對項目成敗影響十分明顯,一臺可靠的“搭檔”,能讓工程項目事半功倍。2019年,這臺SCC850A正式交付廈門緣發利起重裝卸有限公司,經過一年多的使用體驗,何亞璐說:“這臺設備操作方面比較舒適,尤其是室內的小風扇、前擋風玻璃可以上推這樣的設計很細致。我們要用這種好的設備才能建設好的工程,讓工程方滿意也就是讓社會滿意。”
搭建鋼棧橋或許不是跨海大橋建設最難的地方,但這是跨海大橋建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年后,廈門第二東通道將竣工通車,路線全長約12.371公里。到那時,如果你有機會在橋上望著海面的波光粼粼,不妨感謝一下這些曾經無數次揮舞過“定海神針”的建設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