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基建能力在全球范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存在,而搞建筑自然離不開各種工程機械。國內有一家民營企業,是該領域的佼佼者,它就是三一重工。根據今年4月三一重工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達到558.2億元,同比增長45.6%,成績亮眼。
三一重工成立于九十年代,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現已發展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五大工程機械制造商,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根據機械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整機廠銷售挖機共計20.34萬臺,其中三一重工銷售近47000臺,市占率為23.1%,銷量連續8年穩居全國第一,實力強悍。
上世紀五十年代,梁穩根(三一集團創始人)出生在湖南漣源的一個小山村,憑借優異成績考取中南礦冶學院,畢業后進入一家機械廠成為一名工程師。八十年代中期,他與另外三個同事決心辭去鐵飯碗出來創業,雖然這個決定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但始終沒動搖他的決心。
起初,梁穩根四人販羊、賣酒、做玻璃纖維,但都以失敗告終。幸運的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了解到焊接材料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恰好他們四個就是學材料專業,這個領域可以說是他們的強項。于是,他們借來六萬元成立了一家焊接材料廠。經過數年時間的發展,工廠產值突破億元大關,一舉成為當地最大的民營企業。80年代末,梁穩根將工廠改名為三一集團,寓意為創辦一流企業、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貢獻。
雖然公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梁穩根覺得這種速度和規模和夢想有著很大的差距,于是將企業搬遷至長沙,并于94年創立三一重工,正式開始工程機械的研發和制造。彼時,正逢國內開放不久,各行各業都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態,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再加上勞動力成本低廉,制造業具有很強的優勢。在良好的市場環境下,三一重工從制造混凝土泵車開始,邁開了走向輝煌的征程。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國內并沒有長臂架泵車的核心制造技術,只能依賴進口。立志要打造民族工業的三一重工從創立之初就一直堅持自主創新,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經過數年時間的潛心研究,公司終于克服難關,突破了技術瓶頸。
隨著不斷的創新,三一重工研制出了世界第一長的鋼制臂架86米泵車,以及“神州第一挖”的200噸液壓挖掘機和“全球第一吊”3600噸履帶起重機等產品。其中,三一挖掘機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牢牢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然而,任何一家企業的發展都不會一帆風順,三一重工也不例外。隨著競爭日益激烈,行業增速也放緩了不少。為了更好的發展,三一將重部遷往北京。并開啟了國際化之路,相繼在印度、美國、巴西等地建設起了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并以3.6億歐元的巨資收購了德國工程機械巨頭普茨邁斯特。至此,一個全新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巨頭誕生。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三一重工的海外營收占到了總營收的近三成,海外戰略已取得顯著成績。梁穩根曾表示:“如果我們認定了一條道路,那么就應該不畏險阻、奮勇前進。即使什么都沒有,我們也要竭盡所能創造出前進的條件。”如今,三一重工已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張名片,正是企業不斷的內在創新基因,才成就了今天的三一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