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b1ld9"></strike><del id="b1ld9"></del>
<span id="b1ld9"><video id="b1ld9"></video></span>
<strike id="b1ld9"></strike>
<strike id="b1ld9"></strike>
<strike id="b1ld9"></strike>
<span id="b1ld9"><i id="b1ld9"><del id="b1ld9"></del></i></span>
<strike id="b1ld9"><dl id="b1ld9"><cite id="b1ld9"></cite></dl></strike>
<span id="b1ld9"></span><strike id="b1ld9"><i id="b1ld9"></i></strike>
<span id="b1ld9"></span>
<ruby id="b1ld9"></ruby>
<span id="b1ld9"><dl id="b1ld9"><ruby id="b1ld9"></ruby></dl></span>
<strike id="b1ld9"></strike>
<strike id="b1ld9"><dl id="b1ld9"><del id="b1ld9"></del></dl></strike><span id="b1ld9"></span>
<span id="b1ld9"><video id="b1ld9"></video></span> <strike id="b1ld9"></strike>
<span id="b1ld9"><dl id="b1ld9"></dl></span>
<ruby id="b1ld9"></ruby>

公司動態

首頁 > 公司動態

在三一,觸摸智能制造的脈搏

2019-04-22 14:39:54

棕櫚樹亭亭如蓋,涼亭錯落有致,流水潺潺,鮮花吐艷……4月9日,記者置身長沙縣的三一重工18號廠房,仿佛來到了熱帶雨林公園。

這里是亞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車間,占地10萬余平方米。

“我的同事是機器人”

講解員為我們娓娓道來。1989年,新中國成立40周年之際,三一重工創始人梁穩根在漣源市成立了“漣源焊接材料總廠”。

三一重工走出漣源,扎根長沙縣后迅速發展,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今天,已代表了全球工程機械最先進的制造水準。

“我的同事是一群焊接機器人,從2010年起,我與它們一起工作。”在18號車間焊工李柱眼里,機器人最大的優點就是穩定和效率高。工人們需要三班倒,而它則可以24小時工作。它也不會受技術熟練度或者情緒狀態影響,焊出來的焊縫整齊又平整,焊渣也少。

“90%的工作都由它接手,感覺實在太輕松了。”焊工班長陽利軍說,焊接機器人由四節臂組成,非常靈活,人工很難焊接到的刁鉆角度對它而言是“小菜一碟”。陽利軍工作前給機器人進行擦灰、檢查線路、清理槍頭等,裝上產品零件后,由機器人負責接下來的焊接工作,完工后再檢查產品。

在他負責的總拼線上,還有地板總成機器人以及負責駕駛室的焊接、抓取與合裝工作的機器人。除了2個環節由5個工人操作,其余全由11臺機器人完成。

走在“工業4.0”前端

在18號車間,一名工作人員指著車間一根支柱上白色透明的塑料條告訴記者,這是無人小車的信號燈和指揮條。

工人們把需要的物料提前下單,AGV無人小車在生產前可以自動配送到位。小車可以自動避開障礙物,見到前方有人即自動停止。
記者看到,車間每幾步就有智能派工的電腦終端。所有工人都可以通過這個終端或者手機查詢到自己的工作情況,包括工序和技術參數,包括當天的工資。

以前三一車間內2條泵車線有800多工人,現在只有200余人。生產效率大大提升,可實現一小時下線一臺泵車。

三一在產品上嵌入自主研制的“黑匣子”(SYMC三一運動控制器),采集在外設備數據。三一集團20多萬臺在外設備都通過黑匣子傳回工況、位置、設備狀態等數據。這些數據用于指導三一的服務提升、研發創新以及市場銷售等環節。海量數據形成了業內著名的三一“挖掘機指數”,為中國宏觀經濟發展走勢提供判斷依據,三一每半個月向國家相關機構報送數據。

基于大數據建立的三一“根云”平臺已經是中國三大工業互聯網之一,為國家、為中小企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也走在“工業4.0”的前端。

三一重工最新發布的年報顯示,去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45%,利潤增長近一倍。其持續多年的高質量發展,智能制造是新舊動能轉換的“第一生產力”。

上一篇:大棚施工有它就夠,三一微挖成農村建設加分項 下一篇:向文波:推動智能化轉型,共建更偉大的企業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