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砥礪奮進,40年三湘巨變。今天上午,湖南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長沙舉行,共同回顧總結改革開放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巨大成就、積累的寶貴經驗等。省委書記杜家毫在會上發表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主持,省政協主席李微微出席。
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會議期間,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也受邀上臺,發表題為“大河有水小河滿”的演講,聲情并茂地回顧了他跟隨改革腳步所走過的創業路。
“大河有水小河滿”
梁穩根在湖南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演講
1978年到1988年的第一個10年,三一伴隨國家的改革開放一同起步,我們做了三件事——讀書、創業、提出“三個一流”。我和三一的多位創始人都是78年考上大學,畢業以后分配到兵器工業部洪源機械廠。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工廠,我們討論得最多的就是改革開放。我們相信中國的出路在于改革,而改革的中心環節在于搞活企業。
1988年到1998年的第二個10年,隨著改革開放從南向北、由東向西逐漸深入,國家迎來了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但當時的建設工地,基本是進口設備的“博覽會”,中國的產品一出場,就被貼上了“品質低劣”的標簽。當時我們做了兩個重要決定,一是“雙進”,進入大城市,進入大產業,公司從漣源搬到了長沙,業務從產值上億、利潤幾千萬、細分市場占有率第一的特種焊接材料領域退出,全面進入了工程機械。二是把“品質改變世界”作為三一的使命,也就是用極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去改變中國產品的世界形象!
1989年,梁穩根、唐修國、毛中吾和袁金華等4名大學生辭去公職,白手起家,創建漣源焊接材料廠
由于國外的技術嚴密封鎖,我們從零開始,自主創新,研制出中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7米泵車、 86米泵車,千噸級全路面起重機、 3600噸級履帶起重機等,與國內同行一起,打破了工程機械長期由國外品牌壟斷的格局。
1998年到2008年的第三個10年,我們做了一件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參與股權分置改革。當時我們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國家之責大于企業之利”,中國可以沒有三一,但是中國不能沒有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為了股權分置改革的成功,三一當時不惜代價,在國家證監會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指導下,我們用自己的小利,換來了成功打響股權分置改革第一槍。股改之后,三一迎來了連續7年平均63%的高速增長,市值最高達到1450億元。這就是改革開放,這就是“大河有水小河滿”。
三一重工創始人合照
2008年到2018年第四個1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三一事業進入了發展最快的時期。一是經營業績達到32年來最高水平,利潤上百億、市值上千億。二是根據省委書記杜家毫的要求,爭做“一帶一路”領軍企業,建立了13家海外工廠,業務擴展到128個國家。智利礦難救援,日本福島核泄漏救援,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幾乎所有重大項目,都有中國的設備,都有三一的設備。
三一只是湖南民營企業投身改革開放、參與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我們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并且由于積極參與而更加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