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獲得通過,成為中國“股改第一股”。
自1993年首批湘企登陸深交所,湖南資本市場已走過25年歷程。期間,湖南資本市場經歷了規模擴張、質量提升和結構改善。幾度風雨幾度春秋,湖南資本市場的點滴成長,全都刻進歲月年輪。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湖南經濟發展軌跡,也折射出中國資本市場的跌宕起伏。
2018年8月17日,三一重工報收9.04元,當日市值為703.3億元。
相較高峰時的千億市值,三一重工目前的市值縮水不少,但與13年前比,已然翻了10幾倍。
三一集團董事兼高級副總裁趙想章稱,三一重工市值之所以能呈幾何倍數增長,股權分置改革是一個重大轉折點。
股權分置,是指上市公司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不上市流通。這一現象A股獨有,當時這樣設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國有資產不流失、保持公有制絕對控股地位,具體表現為國有股、法人股不上市交易。
2005年上半年,股市行情頹靡,探尋漫漫熊市之癥結時,股權分置問題飽受詬病:股權分置直接導致股市流通盤小,阻礙了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
改革勢在必行!讓國有股和法人股進入市場流通,與普通股同股同權、同股同利。
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三一重工等4家企業首批試點。
為何會選中三一重工?
趙想章說,三一業績良好、市場形象不錯、股權結構也單一,并且愿意付出改革成本、承擔相應風險。
其實,實施股權分置改革,三一重工早就在證監會那里“掛了號”。
2003年5月,三一重工上市前夕,就提出了股權全流通設想;2004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梁穩根在出席全國人大會議時,又提出了相關議案。
改革沒有先例可循,猶如從荊棘叢生的荒原開拓新路。
當時廣大投資者的普遍反對,更令試點企業“壓力山大”。
“他們擔心規模龐大的法人股上市流通,會造成股市崩盤。”趙想章說。
如何爭取到廣大投資者的支持,確保股改能從三一重工“星火燎原”?
趙想章回憶,對機構投資者,公司都上門拜訪;對中小投資者,公司一一電話溝通。
2005年5月10日,三一重工出臺試點方案:流通股股東每持10股股份,可無償獲得3股股票和8元現金。
方案一出,市場風向稍有好轉,但仍有人認為非流通股股東讓利不夠。
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實質就是非流通股股東向以中小股東為主的流通股股東購買流通權,需要向中小股東讓利。
趙想章說:“提出的對價方案,既要非流通股股東愿意,又要讓中小股東看到讓利誠意;作為改革試點企業,還要考慮股改方案能為后來者借鑒。”
5月24日,三一重工推出修改方案:股改對價由“10股送3股派8元現金”,修改為“10股送3.5股派8元現金”。
這一方案是經反復商討后才最終敲定。相關會議上,有人建議10送3.1或者3.2。幾番爭論后,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拍板:“國家之責大于企業之利,不要斤斤計較,就10送3.5,一步到位。如果我們多送幾百萬股出去能夠換來股改成功,值!”
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改方案迎來“終考”,審議這一議案的臨時股東大會,在金鷹會展中心大會議廳舉行。
趙想章稱,盡管前期溝通已相當充分,但當時市場上仍有一些過激言論,故此次會議全公司上下“嚴陣以待”,在細節上進行了周密安排。
為了安全,會務組專門租了兩臺安檢設備,有專業醫療小組候診,還有警察協助維持秩序;為了營造會場和諧、歡快氣氛,會場安排了歌唱、表演等節目。
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場投票通過率99.99%!綜合線上投票,三一股改方案最終以93.44%的高票通過。
至此,三一重工成為“股改第一股”,將中國股市帶進了全流通時代。
時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發來賀電,稱“作為中國股權分置改革的第一家試點企業,三一重工積極參與、推動改革所表現出來的勇氣和真誠,值得肯定。”
時任中國證監會湖南監管局局長楊曉嘉評價,三一重工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我國資本市場內生性、基礎性的缺陷,為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股改成功后的三一重工,活力迸發。
2011年,三一重工市值達215.84億美元,較2005年增長超20倍,位列“全球市值500強”;梁穩根也以700億元身家,強勢晉升內地首富。
A股亦開啟了一波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中國股市步入快速發展期。
(本文來自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