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雷東風走進車間里,年輕的技工都會有點緊張——尤其是當他靠近他們,打量他們正在進行的工序時。這些技工進來之前,都要經過雷東風的首肯;入職后,雷東風還要負責對他們進行上崗培訓。雖然雷東風平易近人,但從這些年輕技工的反應來揣測,平和的外表下或許隱藏著一位要求嚴格的“魔鬼教練”。
苦心修煉,來三一之前就已經是“大師”
現年58歲的雷東風,入職三一重工已經21年,在加入這個享譽全球的民營企業前,他已經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鏜工。“所有機加工技術里面,鏜工最難學,收入也是最高的。”雷東風毫不避諱入行的初衷,為了學習這門手藝,在上世紀90年代初,他甚至脫產8個月參加學習。
加入三一的理由也很簡單,當時他所在的單位雖然安逸,但效益太差,同年入職三一時,雷東風的月工資較以往翻了6倍。當時是1997年,三一還只是長沙經開區一家普通的制造企業。
“我到三一來的時候,遍地是荒山野嶺,就是兩棟廠房,四五百人,設備大概就是兩臺鏜床、三臺銑床、四臺車床,就是這兩棟廠房,在董事長梁穩根的帶領下,只用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發展成了全世界最受矚目的企業。”回憶這段歷史,雷東風表情上有種抑制不住的自豪感。
三一18號廠房是全亞洲最大的智能制造車間,雷東風對這里每一臺設備、每一個零件都如數家珍。更重要的是,他為三一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技師,這些人很多后來都成為了各自產線的負責人。
鐵肩擔道義,自愿降薪與三一共渡難關
從一名普通的一線技師,成為國家高級技師,還成為了一名國家技術考評員,雷東風認為三一的人才培養機制相當好。“不管是工人、干部還是知識分子,發展平臺都相當公平,有才能、有本事就一定能得到發展,它的機制可以鼓勵員工,員工也可以富裕。”
2008年,自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演變成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嘯,三一在內的許多制造企業都受到牽連。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員工待不住,選擇了離開。然而雷東風卻始終堅信這只是片刻的黑暗,“當時我們提出可以三個月不領工資,因為我對公司、對梁總有信心,相信他會帶我們渡過難關。”雖然企業并沒有同意他們的降薪申請,但這份心意凝聚了更大的力量,
2017年以來,工程機械行業經歷寒冬后回暖,三一訂單開始激增,往日生產車間熱火朝天的場面再次出現。借著休息的空隙,雷東風出門抽了口煙,繼續回到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