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知名的民營企業,三一集團近年在行業低潮中借“一帶一路”倡議在國外市場打出一片新天地。
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中央關于“兩個毫不動搖”、“兩個不可侵犯”的提出,為民營的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制度環境,也給廣大民營企業家打了“強心劑”,解除了民營企業家的心頭之憂。
第一財經: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并重申“兩個毫不動搖”。這些信號,對民營企業發展意味著什么?
向文波:十九大報告重申“兩個毫不動搖”,一是更加堅定了我國民營經濟發展政策舉措的理論基石。二是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制度環境。“兩個不可侵犯”的提出以及加強產權保護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兩個文件的出臺,給廣大民營企業家打了“強心劑”、吃了“定心丸”,解除了民營企業家財產安全預期的心頭之憂;三是不斷破除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壁壘。總而言之,兩個“毫不動搖”的重申,將繼續提高民營企業的市場地位,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新貢獻。
第一財經: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十九大報告也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你認為混改對民營企業發展將帶來什么機會?
向文波:“混改”是中國改革有重要里程碑意義戰略事件,某種意義上讓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發揮了各自的更大優勢,對推動中國的轉型升級、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中國經濟整體的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從三一的實踐來看,混合所有制改革對企業是很好的發展機會,讓我們突破了很多過去在發展領域方面的一些制度上的障礙,比如我們與中國保利集團成立了全資企業,與中船成立了全資企業,讓我們順利地進入了軍工領域。這給我們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會,比如我們與中電建、中交、中鐵、中廣核等一大批國有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大大促進了產品的銷售,尤其是“借船出海”,大大推進了三一的國際化進程。
第一財經: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負面清單”和簡政放權,體現了黨和國家破除壟斷,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市場體系和公平開放透明市場規則的決心。你們從這些轉變中有什么切身感受和改變?
向文波:國家大力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推進簡政放權,深處企業經營一線,我們感受到無論在湖南還是在全國,政府的審批效率越來越高、企業辦事越來越容易,簡政放權已使企業普遍受益。
2014年,三一重工與全球第一的隨車起重機制造企業——奧地利帕爾菲格公司進行交叉持股,由于國務院簡政放權將審批權限下放至省級政府,三一剛好成為第一批受益企業,在湖南省整個審批程序只用了一周時間,比奧地利政府還快。
不僅如此,中央和地方還著力建設全國聯網的項目審批、核準和備案信息系統,極大提升了企業審批速度和效率。比如,三一重工收購普茨邁斯特的境外再投資項目,通過互聯網在商務部系統內備案,不到一天時間就可以全部完成。
在縮減投資核準范圍方面,政府逐步取消了一些企業自主投資必須申辦或審批核準的事項,不僅為企業減負,而且加快了企業投資發展步伐。
第一財經: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落實保護產權政策,依法甄別糾正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2016年11月還曾經頒發過《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明確了平等保護、全面保護、依法保護、共同參與、標本兼治五項原則。根據你的觀察,近幾年,民營企業產權保護落實有什么變化?
向文波:知識產權戰略是三一成功的重要策略之一,也已經融入企業的整體經營戰略。三一從一開始就不是跟隨戰略,而是創新戰略,即通過自主創新來占領市場,引領行業進步,目的就是把自己打造為行業數一數二的品牌。目前三一每年銷售收入的5%~7%用于研發創新,每年龐大的研發成果,如果沒有通過申請和知識產權來保護,便很容易流失,被他人所占,導致巨額損失。
近年來,從中共中央、國務院到地方政府,都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塑造良好市場環境。主要體現了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公正、開放透明的法治和市場環境,讓一切創新成果得到有效保護,一切創新源泉得到充分涌流,一切創新熱情得到持續激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通過提高立法標準和執法水平,加大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懲治力度,努力實現知識產權保護從不斷加強到全面從嚴轉變,進一步塑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第一財經:在實踐中,國企民企該如何共贏發展,取長補短?對國民共進方面有何建議?
向文波: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各有優勢。民營企業在機制、體制方面更為靈活,國有企業在資本實力、品牌號召力、進入一些領域突破障礙方面相對來講更有優勢。
第一財經:在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對進一步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有什么建議?
向文波: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民營經濟已經取得長足發展,涌現了很多優秀的民營企業。從民營企業自身來講,要加強內部的能力,要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更加去修煉和提升企業家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對民營企業來說,當然希望有更好的法制和政策環境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
至于說民營國企的融合,我個人感覺這個大方向肯定是對的,但怎樣更好更多地發揮國企民企各自的優勢,不但需要理論上的探索和指導,更需要企業家深切的社會實踐,不斷去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并把這兩種優勢充分發揮。我認為,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色和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了,中國經濟將有一個嶄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