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的奧果韋河畔,2017年非杯舉辦地加蓬新興的基建日漸增多,標注有中國品牌的機械設備穿梭來往于各大工地現場。
雖然在國內累積了豐富筑路架橋經驗的張嘉與團隊,在加蓬則需要面臨全新的考驗,拓荒式工作經歷在國內根本無法想像,“這里的基礎設施相對匱乏,前期施工根本沒有便道,連拖車都無法運輸鏈軌設備,這些挖掘機和推土機都是自行開了60公里才進入現場。”
在加蓬,張嘉所在項目是一項筑路建橋的大型工程。根據工地施工需要,按機械設備分布分為路基施工區、樁基施工區、架橋區、梁場預制區、鋼筋護筒加工區、攪拌站、瀝青站、維修班、紅土場、自卸車紅土碎石運輸隊、船舶運輸隊、碎石站等共12個工區分隊。
各個工區分派有各類機械設備,這里的設備不僅數量、種類繁多,而且大型、特種、場站設備齊全,從碎石、紅土等原料開采、水陸運輸到混凝土、瀝青攪拌,大型履帶吊、龍門吊、船舶等設備一應俱全,還有制氧機、乙炔發生器、河水凈化、焚燒爐等涉及安全、職業健康、環保等設備,總數多達216臺,職業操作人員超過150人。在南、北岸路基,梁場、紅土場、采石場等工況環境中,機器的轟鳴與作業者日夜相伴,各工種環環相扣,在加蓬形成了一道壯觀的中國式工程風景。
近年來,中國機械設備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份額與使用率明顯提升,其中,高性價比是中國品牌快速占領市場的重要因素。但不可否認,在非洲等復雜惡劣的工況環境下,國產品牌在耐用性、保值性等方面,與歐美品牌相比還是表現出一定的弱勢。
張嘉告訴記者,他所在工程使用的眾多設備中,除了3臺是卡特彼勒挖掘機外,其余幾乎全部是國產設備,這與我國機械設備價格便宜、較高的性價比不無關系。但由于項目工況條件惡劣,這些設備使用過程中暴露出了可靠性、耐久性低,耐磨性差等弊端。這一問題在碎石站表現得尤為突出,當地的石料硬度較高,都是超過C70的片麻巖,經爆破粉碎后形成多棱角碎石,對配合破碎、上料的挖掘機、裝載機、自卸車的料斗、履帶、輪胎等造成極大的傷害。
加蓬是一個沿海國家,潮濕的環境對機械設備的抗銹蝕、耐腐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也是對國產設備的嚴峻考驗。工程機械的設備均是飄洋過海從中國遠洋海運至此,部分設備在海上運輸過程中已嚴重銹蝕,有的甚至到了報廢的地步,即使能夠使用,設備性能已大大折扣,直接影響了設備操作的靈活度和運轉效率。
在非洲國家,類似問題在機械設備的使用過程十分突出,為中國品牌的工程機械因地制宜、材質要求、工藝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國團隊海外施工以“快速高效”著稱,所用設備的高效運轉與各工種之間協調互助,是保證“中國速度”的基礎。
而良好的維修保養和配件服務對海外工程的項目順利進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性作用。但遺憾的是,目前在非洲市場,無論中國還是海外品牌,售后服務體系建設做得還不盡如人意。
在非洲市場,中國工程機械品牌已初露鋒芒,多以代理制開拓市場,但由于地理條件所限,還未做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欠缺的“糧草”就是售后、保養、配件等配套跟蹤服務。正是銷售鏈條中短板,使客戶在使用過程中體驗到了諸多不便,甚至付出延誤工期的代價。
工程設備是機械、液壓、電氣控制等各種系統的總成,從驅動、傳導到工作裝置,充滿了各種運動部件和回轉裝置,這些部件間的摩擦運動如果進入異物,有時哪怕是10um的塵埃,或潤滑油膜被破壞,就會造成永久性的損害。
防止這些傷害有效甚至是唯一方法,就是定時按期保養。
張嘉坦言,非洲工況普遍都很惡劣,工程機械的損耗尤其嚴重,諸多設備受到前期保養不到位、燃油質量過低、國產設備耐磨性相對較差等因素的影響,致使設備加速磨損老化,尤其是路基設備、發電機、自卸車等,已經到了影響設備使用壽命周期。其中路基施工損耗尤其嚴重,基礎材料為石英砂和紅土,某些路段需要涉水施工,石英砂細小堅硬,對挖挖機工作料斗及銷軸密封易造成傷害,密封漏油后細沙迅速進入軸套旋轉摩擦副,加速設備銷軸、履帶連接套和驅動輪的磨損。這樣的環境下,對除塵設備性能與耐用性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在施工現場紅土料場上旱季揚塵大,粉塵含鐵量高,對設備空濾要求較高,如保養不當誤入發動機或液壓系統對設備磨損非常嚴重。
同時,在加蓬項目中,幾乎全部機械設備都由項目部自行采購與管理。數量多,技術跨度大,這就要求機務管理人員必須以“生產”為核心、以搶進度為主要目的,“重使用,輕保養”是設備早期嚴重磨損老化的原因之一。
加之,當地雇用的勞工技能有限,操作設備簡單粗暴,“非洲人的生活習慣與中國有很大差別,分包隊伍沒有輔助機械不愿意干活。能用拖拉機拖運甚至人抬的東西,也堅決申請裝載機,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設備過度使用。”
面對新變化新環境,工程項目雖然積極自配、調動維修工人,但與龐大的設備數量和操作人員相比,修理人員數量與質量明顯不足。張嘉介紹說,“前兩年主基地僅有兩名輔修人員,但缺乏主修。我們的機務員大多沒有專業維修經驗,缺乏專業技術指導人員,無法從專業角度提出建設性意見,也無法解決復雜問題。沒有大修能力,不會排查復雜故障,會造成設備長期停滯,時間越長,對施工造成的影響就越大。”
而與維修保養的相輔相承就是配件采購,通常情況下,維修過程中需要輔以配件更換與調節。加蓬施工項目采購的絕大多數是新設備,以國內經驗,正常使用兩年以內多數不會出現大故障。但惡劣的工作條件,粗放式的管理加速了設備老化進程,這也縮短了配件的采購周期。在加蓬,絕大部分設備使用時間僅為18-24個月,因而高頻率的更新配件是海外項目的最大需求。
但由于中國機械主機廠的配件商在非洲輻射能力有限,配件必須從國內采購,加蓬距離中國遠在萬里之外,物流配送時效性較差,不能按預期送達;即使送達,配件編號不準確、發錯貨物等情況屢有發生,致使小毛病拖延成大故障,直接影響了工程進度。
“在非洲,許多中國項目為了保障工期順利進行,索性直接購買兩臺同型號的主要設備,用一臺拆一臺,零件報廢后直接換上另一臺新設備拆下來的零件。綜合評估下來,綜合成本比從國內采購配件還劃算一些。”張嘉談笑間,也很無奈,他說配件問題的確是項目組的一大苦惱,現在配件采購周期必須具有前瞻性,采購周期都提前到3-6個月了,而小型配件只好選擇空運方式,雖然價格會高許多。
在非洲,工程機械的配套服務的軟肋,使得高效運轉的中國施工團隊感到了不便和無奈。機械設備的停滯對于環環相扣的大型工程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它使團隊效能下降,進而延誤整體項目進度,工程項目的整體成本也會隨之增加。
客戶的“望洋興嘆”苦惱,也正是機械主機廠和代理商的痛點所在。
馬云曾說,“機會就在那些被抱怨的地方。”外資品牌在非洲售后服務也存有短板,而這樣的市場空白點和抱怨聲,正給中國工程機械的海外戰略提供了絕佳的歷史機遇。
目前我們已經看到,中國工程機械品牌加快了“根植”非洲的腳步。2015年三一通過建立國際售后統籌機制,梳理更新售后流程與政策,擁抱互聯網,國際服務配件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2016年,三一的南非大區獲得了配件管理團隊獎,表明三一的配件服務正在非洲加速推進。徐工也在不斷完善海外服務體系,在非洲擁有加納和幾內亞兩個分公司;在幾內亞、加納、尼日利亞、喀麥隆等國布局25個經銷網點;科特迪瓦、塞內加爾等國家和地區的經銷中心也在2015年底前完成。徐工在非洲建立的20個服務備件中心。同時,徐工還在非洲建立了6個培訓中心,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培訓服務。
在非洲市場,工程機械的用戶相當比例是中國援建非洲的項目施工方,海外市場的特殊環境,需要大家共同面對新的困難,工程機械客戶們在積極想辦法,找途徑克服難題,但破解作業海外用戶維修保養難題的根本,還在于工程機械主機廠與代理商,深耕海外市場,這不僅需要著眼廣度,更待挖掘深度,而深度則的是售后市場的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