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5日,2015年度中國挖掘機械行業第十九屆年會在徐州隆重召開。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從原來的過度依賴投資拉動轉變為消費與投資協調拉動,工程機械行業首當其沖,挖掘機械行業也面臨著需求冷淡、競爭加劇、成本上升的嚴峻考驗。作為中國挖掘機械民族品牌代表之一的三一重機,如何看待當前行業發展態勢,對此又有何破局之道?三一重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仲先生作了題為《直面挑戰 找準定位 穩健經營》的主題演講,共享了三一重機對當前行業形勢的精準分析與判斷。
三一重機副總經理劉仲:直面挑戰 找準定位 穩健經營
中國挖掘機械行業當前面臨著新形式下的前所未有的挑戰,主要表現為四大特征,同時也是四大挑戰。
第一,需求急劇下滑。預測2015年,挖掘機械銷量只有5.3萬臺,與去年相比整整下滑了3萬臺,已經達到最大的跌幅,與2011年的銷量相比,只達到了1/3的銷量。預測2016年是挖掘機前所未有的一個冬天,2017年和2018年會有一個小小的復蘇,我們預測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挖掘機行業的市場總量將維持在5~8萬臺之間。
第二,利潤不斷萎縮。目前,行業營業收入只有500.9億元,整體利潤虧損5.9億元,可以說從2012年以來,盈利逐年下降,而且2014年出現了虧損,2015年第一季度出現虧損,預計2015年繼續虧損已經成為定局。
第三,庫存積壓嚴重。2015年6月份,行業整體存貨達到了336.24億元,2015年行業的銷量與2006年持平,庫存卻是2007年的2倍多,已經占到了新機銷售的50%,可以說,二手機在未來2到3年的銷售規模會和現在相當,目前像西南地區,包括部分華東地區,二手機市場還是很大的,這給新機的銷售帶來一個很大的挑戰。
第四,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在挖掘機械行業收入持續下滑的情況下,目前的周轉周期在逐漸地變慢,加劇了應收賬款的回款難度。
未來的挖掘機行業挑戰非常嚴重,但是我們不要盲目地悲觀,從現在的情況看機遇仍是前所未有的,海外的出口在不斷增加,適應新常態是我們必然要走的路。我們要建立一個市場的倒逼機制,逼著三一進行轉型升級,比如三一從生產型轉為生產+服務,三一代理商從主機銷售轉為后市場。
我認為,當前挖掘機械行業仍然有巨大的機會。
第一,雖然中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在不斷加大,但發展的基本特征沒有變,我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挖掘機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如鐵路特別是高鐵已經成為經濟的主要抓手,將會推動工程機械行業的復蘇,挖掘機將是最大的受益者。預計2020年挖掘機的市場需求將增大。
第二,行業的集中度提高。2013年前5大品牌,市場占有率只有46.1%,現在已經達到了53%,特別是2015年7月份以來,月平均銷量在100臺以下的有19家,100~200臺的僅有3家。
第三,后市場需求巨大。企業要向綜合服務去轉移,客戶風險意識的增強,為我們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根據目前的情況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蘊藏著高達2000億元的后市場需求。通過后市場經營模式的建立,能給產業鏈上所有企業帶來新的利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會帶來轉機。
第四,海外市場潛力巨大。現在國內品牌通過直銷,產品大量走向世界,我們的設備在海外市場具有很大優勢。2009年以來,中國出口量出現增加,中國已成為繼美國和德國之后的第三大出口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涉及到投資的金額已經達到了8000億元。
第五,新的排放標準國三的實施將會加速落后設備的市場退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穩住當前大量存貨釋放帶來的價格波動。我們要穩住工程機械的核心競爭力,要不斷地創新,特別是以科普為中心,全方位滿足細分市場帶來的巨大契機。
綜合前面的四大挑戰五大機遇,我們還是要從機遇中找準定位,一定要以客戶為中心,全需求滿足,全需求相應,一定要從單一的制造企業轉為綜合的服務體系。當前大部分企業面臨著渠道代理商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我代表三一重機,對挖掘機械行業的代理商提出五個小小的建議。
第一,匯率下降10%,降低負債率。
第二,調整企業工廠規模,積極鼓勵自主創新。
第三,建立二手機的市場退出機制。
第四,維護行業的價值體系,行業要加強監管,決不能影響組織架構體系,從而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第五,面對當前的市場調整,我們不能恐慌,要同舟共濟,共度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