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烏拉是一名三一服務工程師,常駐內蒙古集寧。認真和刻苦是他的標簽。入行五年,他總是記著三一是“服務第一品牌”,也努力維護著這個品牌,這也讓他了客戶的信任與尊重。現在,只要和設備有關,客戶都會撥打他的電話,“我們之間像兄弟一樣”。
最辛苦的時候就是連軸轉
巴音烏拉是蒙古族,今年28歲。2010年,他剛畢業就進了三一。“剛入行真的挺辛苦,人手不夠,非常鍛煉人。”巴音烏拉說,還記得剛入行的時候,他與另一位同事去一個大理石礦維修設備。內蒙冬天的下午六點,天已經黑了,他們摸黑上山,修了一晚上。山上特別冷,凍得兩人夠嗆,直到凌晨三點才修完。
剛回去休息一會兒,電話鈴聲又響起了。“三點回來,五點另外一個客戶的電話又來了,他說干不了活,你們必須趕緊過來。”就這樣,巴音烏拉又趕向了下一個工地。
然而,談及這段最辛苦的時候,巴音烏拉說得最多的是,正是那段時間的磨練,讓他“吃苦吃出來了,已經練出來了”。
惡劣天氣里堅守崗位
集寧地理位置正處于風口,這里的天氣一直變幻莫測,有時候白天萬里晴空,晚上就刮起沙塵,還夾雜著雨水,吹在身上涼得刺骨。巴音烏拉工作時經常遇上這樣的天氣。
今年春天,干了一天活的巴音烏拉正在吃完飯,突然又接到了客戶的電話。他腦海里一邊推算著設備可能出現的問題,一邊問清設備的具體情況以及施工地點。兩小時后,他終于趕到了工地,此時已是晚上八點多。
此時,巴音烏拉的手上僅戴著一雙薄薄的單手套。“當時也管不了那么多,就趕緊上車檢查。”由于問題出在主閥,巴音烏拉一直趴在車身上,非常費力。一個小時過去,他的手凍得沒有了知覺,肚子也趴得很疼,但是他一直堅持不斷檢查、調試,終于找到了故障原因。此時,他的臉上才浮現出一絲輕松。緊接著,他又開始清洗閥芯和油路。
整個過程,客戶都看在眼里,看著他那雙薄薄的手套,客戶握著他的手,再三地感謝。巴音烏拉還是那句話:“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巴音烏拉說,跟客戶之間沒有太多的客套,因為在平時的工作中,客戶已經認可了三一的服務品牌,也對三一很信任,經常打電話過來溝通,就像朋友一樣隨便。
去年,巴音烏拉從普通服務工程師成長為了服務經理,他感覺責任更重了。“要做好服務,也要管理好團隊,希望能有機會參加培訓,成為高級工程師。”巴魯烏拉說,自己正忙著看書,提升自己,以后能繼續為維護“服務第一品牌”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