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b1ld9"></strike><del id="b1ld9"></del>
<span id="b1ld9"><video id="b1ld9"></video></span>
<strike id="b1ld9"></strike>
<strike id="b1ld9"></strike>
<strike id="b1ld9"></strike>
<span id="b1ld9"><i id="b1ld9"><del id="b1ld9"></del></i></span>
<strike id="b1ld9"><dl id="b1ld9"><cite id="b1ld9"></cite></dl></strike>
<span id="b1ld9"></span><strike id="b1ld9"><i id="b1ld9"></i></strike>
<span id="b1ld9"></span>
<ruby id="b1ld9"></ruby>
<span id="b1ld9"><dl id="b1ld9"><ruby id="b1ld9"></ruby></dl></span>
<strike id="b1ld9"></strike>
<strike id="b1ld9"><dl id="b1ld9"><del id="b1ld9"></del></dl></strike><span id="b1ld9"></span>
<span id="b1ld9"><video id="b1ld9"></video></span> <strike id="b1ld9"></strike>
<span id="b1ld9"><dl id="b1ld9"></dl></span>
<ruby id="b1ld9"></ruby>

公司動態

首頁 > 公司動態

看三一如何用“智慧”贏得市場

2015-08-28 17:30:33

十八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中國制造2025》提出,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制造強國行列,這份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的行動綱領出臺,其中,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為讓普通大眾全面了解湖南的“智能制造”,湖南經視推出了《智造者》系列觀察節目,作為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工程機械行業中唯一一個入選的示范企業,三一成為了該系列節目首期推介企業。

智慧工廠助力三一領跑行業

樹林蔭,流水潺潺,這就是三一重工智慧工廠的“人性化”標配:冰冷的工程機械變得智慧,“用數據定義制造”正在徹底顛覆傳統。三一是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工程機械行業唯一人選示范企業。

長沙的三一18號廠房,亞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車間。廠區旁邊有兩塊電視屏幕,它們是一線工人的“老師”。三維作業現場指導,這也是著名3D技術開發公司達索的全球最佳案例。沒有卡車也沒有叉車的物流運轉,車間內所有物流已經實現自動化。泵車生產的裝配鉗工物料配送是由“智能”小車進行,在收到指令后,它按照程序緩緩前行,給18號工位送去四個分動箱加油管。從挑揀物料再到達指定工位,這道配送工序不到15分鐘。

在18號廠房,售出的設備也被實時監控著,中心對售后服務工程師發出一道道維修或保養的指令。在全面啟用的ECC企業控制中心,通過設備端傳感器,連接世界各地三一設備運行。目前,三一的20萬臺的設備每天的運營數據在平臺上進行更新,同時三一大概每半個月會提交一個報告到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的辦公室,輔助分析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

智慧工廠的投資賬本

四年前,投資20億,三一有了第一個智慧廠房,三年前,投資26億,在上海臨港產業園有了第二家智慧工廠!與三一智慧工廠成長并行,卻是工程機械行業斷崖式下行。高投入的智慧工廠會不會讓三一背上沉重的包袱呢?

對比2012年,現在三一每臺設備減少了幾千元的維修費,一年算下來,大概在兩千臺多一點,就可以節省出折舊費用。

市場的快速下滑,三一反而化危為安。以挖機為例,2011年,三一銷售2萬多臺,市場占有率12%,第一次某日本品牌,成為國內第一;2014年,三一銷量下滑到1萬多臺,市場占有率15%;今年上半年,銷售量進一步減少,市場占有率卻達到17%,毛利潤將近13億元。

三一的制造成本下降了20%,人均的效率就提高了28%,用的人更少了,人工成本更低了,整個物料的周轉速度更快了。因此雖然整體的市場在下降,但三一的市場占有率卻在提升。

帶動行業走向“智慧”

面對行業洗牌,作為智慧工廠的實踐者的三一其實也有些苦悶。核心配套企業有近千家,智慧工廠,三一自己“孤軍奮戰”,眾多配套企業卻有些“掉鏈子”。剛剛成立的三一智造科技,正試圖將現有的智能數字化系統推廣到上下游企業。

三一以現在這樣一個體量,如果再成立這么一家公司,當然不可能是以盈利為目的,因為畢竟三一的產值規模已經非常大了。如果靠軟件來盈利,其實在這個集團當中其實是很小的一塊。那么更多的看重的是就是要給三一的這些上下游去提供這方面的信息化的提升。

到明年底,三一首批100家左右上下游供應商會被納入共享信息平臺,而到2018年,整條產業鏈都將在智能信息化上實現融合。智慧工廠已經不再局限于企業本身,而將成為整條產業鏈、甚至是整個行業共襄盛舉的工業4.0之路。

上一篇:三一與中國電建昆明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下一篇:2015民企500強發布 三一連續五年居行業和湖南省首位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