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團高級副總裁、泵送事業部總經理代晴華先生
2014年,三一集團收購中山快而居住宅工業公司切入建筑工業領域,不到一年的時間,便成為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和住建部新型建筑工業化集成建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日,記者專訪了三一集團高級副總裁、泵送事業部總經理代晴華先生。
記者:三一作為工程機械企業怎么會跨界到住宅工業?
代晴華:目前我國建筑工業其實很難稱為工業,施工大多依靠農民工手工作業。工業應該是大規模制造,依賴機器和成熟工人生產標準產品。而無論從質量保障、環保節能還是人力成本,建筑業唯一的出路都是工廠化制造。工廠化制造當然離不開生產裝備,工業化建筑可以說是萬億級市場,裝備制造業也達到百億級。我們在裝備制造業有豐富經驗和強大實力,從裝備制造切入是順理成章的。要完成建筑工業化沒有工業裝備企業的加盟是不可能的。
記者:你們為什么選擇PC作為突破口?
代晴華:我們在混凝土機械方面做到了全球領先。PC現在生產廠家很少很小,受制于裝備制造業。一條原裝進口的PC生產線要5000萬元,現在我們做只要1000萬元左右。
PC蓋的房子造價每平方米要多花500元,因此這么多年來推廣難的原因就在于成本,當然政府在政策上也要多扶持。
記者:你們的同城“鄰居”遠大住工做住宅產業化很多年了,你們之間的區別在哪?
代晴華:遠大是自成體系,而我們是開放合作,我們和遠大住工其實不是競爭對手。
現在問題是中國建筑體系仍然很保守,定的標準是最高的,出來的結果卻很低,創新嚴重不足。住宅工業化需要結構創新和理念創新,引進技術和標準。比如現在轎車已經實現的很多降噪、保溫等智能技術可以移植到建筑工業。建筑工業化的設計標準化、部件工廠化、施工機械化、裝修一體化、流程信息化都可以借鑒引入工業制造業的經驗。如果死守傳統的標準來要求建筑工業化,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就像不能用制鼎的方式來煮飯,只有先做成電飯煲才可能用上芯片。
三一重工高級副總裁代晴華談建筑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