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雛鷹計劃”已經告一段落,學員們一旦進入新崗位,有的人最多將連升六級的。這在許多公司都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三一,是可以實現的,公司創新的人才培養機制給了更多年輕人上升的機會。
應對經濟周期 打造人才夢工廠
2012年,面對來臨的經濟周期,三一推出了“人才工廠”這一創新性的培訓。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表示,三一正好可以利用市場放緩的機會,補回高速增長時期對培訓的欠賬。
據了解,“人才工廠”是比照工廠模式運營,建立培訓流水線,按生產節拍定期輸出具備職業素養與技能的優秀人才。
“這樣的做法在企業的一線工培訓中比較常見,但是三一是針對15個體系的培訓,包括管理層,這就屬于行業內首創了。”人力資源總部培訓負責人介紹說,這次培訓讓大家都成為業務能手,授課的老師是公司內業務做得最好的人。
到了2013年,公司又推出了“經典書籍閱讀”活動,以提升員工專業理論知識。當年3月份,董事長梁穩根召開了一次圓桌會議,要求為大家推薦最專業的書籍。“讀真正的專業書籍,從好讀書轉變到讀好書。”據當時參會的人回憶,有些書甚至有一寸多厚。書籍配發給員工后,公司還讓書籍作者、中文譯者或資深研究專家來給大家講課,以增進對知識的理解。9月份,一場體系知識競賽拉開帷幕,通過筆試與臺上答題競賽等方式,來檢驗成果。同時,公司推出重大激勵措施,鼓勵大家取得好名次。
該負責人還透露,在一系列培訓中,不少員工展現出了過硬的業務素質與學習能力,經過各體系推薦及董事長見面,有108位優秀人才被挑選了出來,被稱為“108將”。現在,“108將”每周都參與集團早會,定期上交學習心得或經營建議。
為員工鋪就“向上”的路
2014年,三一的培訓再次進行創新。80位無級別或低級別的技術人才從研發體系中挑選出來,進入培訓。最終,49位有技術背景的人走上管理崗。這次的“潛力人才”培訓開創了三一培訓上的多個先例。比如邀請國內外一流師資、無下限淘汰制度與拉練等。
在針對高管的精英訓練營中,也采用了拉練的方式,以此磨練學員們的意志。課程設計上,集團董事周福貴親自參與設計,一共開設的35門課程也讓學員們有機會與知名院校、機構的專家一同論道解惑,其中特別開設了圍繞管理者個人素養提升的商務禮儀、演講與呈現、管理溝通、領導力等課程。
“‘人才工廠’、讀書活動、‘潛力人才’、精英訓練營,到現在的‘雛鷹計劃’其實都是一脈相承的,在行業內來說也是走在前面的,很多方式都屬于首創。”該負責人介紹說,三一的培訓成功是因為三個方面,一是因為嚴格的軍事化訓練與淘汰機制,讓學員們在壓力中前進;二是課程設計參照EMBA課程體系,讓學員們回歸最原始的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公司的投入也是重要原因,培訓費用不設限是一貫的做法,“三一只選最好的老師”。從結果來看,一流師資也帶來了超高性價比,“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