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調研智能制造發展情況,工業與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一行來到三一長沙產業園,湖南省領導陳求發陪同調研。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向苗圩詳細介紹了三一在智能制造及“兩化融合”上的發展,對于三一取得的成果,苗圩表示肯定。
A 行業首提“智能機器”智能平臺打造三一大數據
作為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三一近年來在智能制造與“兩化融合”上進行了自己獨特的探索。
苗圩視察三一 肯定信息化成果
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中,三一是首家提出“智能機器”理念的公司,通過自主研發,三一研制出了應用于工程機械裝備中的傳感、控制、顯示、驅動全系列的核心部件,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鏈。特別是SYMC控制器,作為行業內第一款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控制器,在三一的各類產品中得以廣泛應用。
同時,為了實現與被控對象的深度融合,三一研制了適用于工程機械的傳感器,這種傳感器深入執行部件的內部,從而實現了關鍵核心執行部件的在線調整和設備狀態的在線感知。
2007年開始,三一自主研發了ECC(企業控制中心)系統,該系統集成了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目前累計接入設備超過20萬臺。這些設備遍布全球各地,通過安裝在設備上的各類傳感器、控制器,適時向ECC回傳數據。這些數據在查看設備實時工況、設備保養、為客戶的經營決策提供支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設備的數字化還能極大“反哺”研發工作。
在企業控制中心,苗圩觀看了ECC系統演示,在此過程中,他不時點頭,肯定了三一在信息化上取得的成果。
B 制造車間智能化可快速切換生產線
隨后,苗圩一行來到了三一重工總裝車間參觀。這座花園式廠房是亞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車間。裝配區、高精機加區、結構件區、立庫區、展示廳、景觀區六大功能區域都是智能化、數字化模式的“產物”。尤其是在質檢、物流和加工區,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特色體現得更明顯。苗圩一行現場觀看了MES系統操作與移動終端操作,并與一線員工親切交談。
“現在的生產線可以切換成其他產品的嗎?”看到三一重工總裝車間內的智能化生產系統,苗圩問道。實際上,這是完全可行的。三一高級副總裁、流程信息化總部總監賀東東介紹說,三一積極借助信息化時代的優勢,在生產車間導入自動化制造模式,優化運行系統,提升設備生產制造能力,很好的應對了工程機械企業多品種、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方面的壓力與挑戰,使工程機械產品車間生產從傳統的離散制造型向混流裝配型轉變。如果需要將現有生產線改換成其它產品的生產線,只需重新輸入指令就可以很快完成了。聽到答案,苗圩滿意地點點頭。在整個過程中,苗圩時不時點評“你們結合得很好”,“這樣確實效率很高”等,高度肯定了三一的智能制造成果。
其實,這并非苗圩第一次視察三一。2014年3月,苗圩參觀普茨邁斯特位于柏林的銷售維修站參觀,肯定三一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國際化發展道路,認為“三一和普茨邁斯特可作為中德兩國企業合作的典范”。2014年6月,苗圩來到三一國際,著重了解了三一國際工業自動化制造執行系統和“兩化深度融合”的實施情況。他表示,三一企業信息化建設實現了企業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的運營自動化、管理網絡化,有效降低了成本,增強了企業競爭力。
苗圩強調,智能制造是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推進智能制造發展,是制造業發展的重大趨勢,是促進工業向中高端邁進,推進制造業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在新常態下打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希望三一能積極適應新常態,實施創新驅動,全面提升制造業產品、裝備、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