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向來將經營發展、技術研發以及知識產權管理合為一體,目前集團在國際化方面發力,海外保護也愈發重要起來。”三一重工知識產權部部長陳路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作為工程機械市場占有率國內穩居前三、全球前十的龍頭企業,在過去的一年中,三一重工的國際化速度再度提升。根據上市公司報告,2014年上半年,三一國際業績已占公司整體銷售業績近三分之一。三一集團高級副總裁賀東東在2014年年底表示,希望近幾年海外銷售成長到50%以上。
在產品增長迅猛同時,三一海外領域的拓展也頗為迅猛。公司網站顯示,截至2014年9月31日,三一累計申請中國8028件,其中發明3320件,PCT國際申請393件,海外207件。已獲授權國內5554件,海外授權29件。根據湯森路透2014年11月發布的中國企業知識產權報告,三一重工毫無疑問列為中企海外申請排名前十。
陳路長表示,三一本身的技術研發水平給海外知識產權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據顯示,三一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7%用于研發。在海外,三一建有印度、美國、德國、巴西等四大研發和制造基地。目前,集團業務已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三一海外的研發生產中心部分承擔將中國研發的技術直接轉移至海外的功能,而海外知識產權也涉及到這一領域。”陳路長表示,從知識產權保護來看,在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策略有比較明顯的不同。
從發達市場看,早在2009年,三一與奔馳的商標之戰海外告捷,英國高等法院判決三一勝訴,駁回戴姆勒奔馳公司有關三一商標侵犯其三叉星商標的訴訟。該案對中國企業海外拓展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為中國軍團在海外的集體出征樹立了信心。
陳路長表示,在美歐日澳發達市場,由于相關法律嚴格,知識產權管理一方面是與商標的申請與維護,另一方面是風險分析和預先管理。
陳路長表示,的風險管理主要指在產品進入出口國市場前,了解當地法律制度,排查該國市場上可能出現風險的專項,并介入到研發與生產環節。
在2008年,三一重工的起重機參加德國寶馬展前夕,三一的知識產權部門在進行了的申請外,派駐人員專門調查了當地的產品情況,并在前期調查中發現了外觀、內部設計中可能會遭遇風險的部分,提出了修改方案。在研發部門的修改后,新產品順利進入德國展會,在受到當地公司有關侵權的申請函后半小時,知識產權部門立刻按原定方案向當地法院主動提交了不侵權的法律聲明,得到了法院的認可。
“在巴西與印度等相對發達國家,我們正在積極進行申請。”陳路長表示,印度申請為之前歷年申請總量的兩倍,巴西申請則實現零的突破。
而針對三一重工廣泛的中東、北非市場,由于當地法律極為不健全,三一作為機械制造的領先者,核心的問題并非被起訴侵權,而是建立預警制度,防備被侵權的風險。
陳路長表示,三一重工目前建立了一系列完整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包括《管理辦法》、《研發項目與創新考核細則》《國內外申請流程》《分析規范》《維權業務管理制度》等,陳路長認為《管理辦法》代表了三一業務的起步并由此形成體系。